哲學家、懷疑論大師皮羅(Pyrrho of Elis;西元前360-270年),懷疑疾馳而來的馬車是不是真的?好幾次差點被撞死,幸好他的學生,及時把他拉回來。
最近,我常思考:
不該懷疑,而懷疑,是不相信別人,或不相信自己?
因為不相信自己、懷疑自己的能力與判斷,而懷疑別人。
該懷疑,而不懷疑,是不相信自己,或不相信別人?
因為不相信別人、懷疑別人的操守與道德,而懷疑自己。
哲學家奧坎(William of Occam,約西元1285至1349年)的「剃刀論」,銳利劃開宗教與科學。
懷疑是一把剃刀,很可能劃傷別人,也劃傷自己。
有名的「洞穴理論(cave theory)」:在一個洞穴裡,坐著一群囚犯,身後是一排燭光,囚犯只能看到從燭光到自己中間,以及自己的影子。囚犯以為,影子就是自己。有人逃出去(一說是被釋放),再回來,告訴其他囚犯,外面陽光普照,原來影子只是影子,並非真我,而未出洞穴的囚犯,仍只堅信影子就是自己。
洞穴理論有邏輯的盲點,於哲學,有可質疑之處:於人生,有可借鑑之處。
原本就處於靈明的黯淡,或靈明本來就完全黑暗,如果是我,一定會懷疑社會的黯淡或黑暗;當我走到陽光最燦爛的地方,仍然還疑日照是否爛漫、生命是否透亮、生活是否燦然。
如果您原本就靈性明亮,會不會懷疑陽光之後的夜幕低垂,或黑暗之後,必有陽光?
懷疑是一把剃刀,可以刮掉對人的信任與不信任、對自己的自信與不自信、對人生的肯定與不肯定、對生命的尊重與不尊重、對蒼生的關懷與不關懷、對自然的敬畏與不敬畏、對萬物的疼惜與不疼惜。
這把剃刀,始終都在我們自己手上。
寫到這裡,我也懷疑,這篇短文,是懷疑自己,還是不懷疑我自己。
也許,懷著疑問,不如把疑問,藏在懷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