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習慣早起,約六時許,如果未下雨,可以聽到清脆的鳥叫聲,因為大地寂寂,鳥聲特別悅耳,雖是尋常的鳥類,聲音脆雅,有時兩三隻鳥,遠近唱和,居於斗室,清楚感覺鳥聲的感情,及鳥聲穿透清淨空間的優雅閒適。
以前的社區,如晨起,推門即是鳥叫聲,各種或悅耳或聒噪的鳥叫聲,此起彼落。鳥叫聲猶如有點準又不太準的鬧鐘,在幾分鐘的誤差內,報時。若沒有一早的行程,翻個身,再睡。儘管被吵,仍覺幸福。搬家後,鳥聲稀疏,卻特別珍惜。
不假外求的幸福,通常容易為我所忽略。
清早出門,突如其來的雲影變化,警喜而猝不及防。
家附近,農曆年前一個新闢的公園,幾乎完工。一次早起,特意逛逛公園,散步其間,新移植的楓香及山櫻花,枝椏蕭索,任晨霧毫不客氣的擁抱,從某種角度遠望,有些山水國畫的意境。公園旁邊是自行車與行人共用步道,臨溪而舖建,儘管是平常水聲,在晨間的寧靜中,聽起來也很心曠神怡。
公園是城市之肺,以後我看政客,要檢視他(她)是否「肺益清」。
許多建案,本身已是豪宅或高級住宅,還要強調鄰近萬坪公園或綠地,可見居家再舒適,人們還是嚮往一抹藍天、一片綠地、或僅僅是潺潺的流水,只可惜政客弄錯了人們的心之所愛,蓋一堆蚊子的家,想來痛心。
L和我及小孩的小家,僻於中城市邊陲,尋覓時不經意忽略了仲介的介紹,完全沒有料到(其實要感謝 上帝的帶領),走不到150公尺,竟然擁有公園、綠地、流水、小生態池,希望很快會有鳥聲啁啾、蟲聲唧唧、花香醉人。家小,心地寬,我們才有晨起的意念。
喜歡攝影的L,從頂樓可擷取遠方山巒上的日出;由陽台一角,能捕捉飄渺的月圓。街道雖髒,蒜香藤及此刻的櫻花等等鄉親種植的樹花,按時或誤點開放。我們可以一點一點、一天一天,捬拾時序的光影與痕跡。
L告訴我,一早拍照,會有比較多的驚喜,我則真確感知晨間空氣的清朗,對於「空谷跫音」漸能體會那種意趣。
今天牧師解析神的道,他說:「早晨象徵復活的生命,也象徵儆醒。」原來,早起是 上帝的恩賜,我可以好整以暇的讀聖經、聽鳥聲,聲聲悅耳;散個步、任悠閒,滌除雜念。
管理學者很強調早起的好處,一言蔽之,無非是「從容」。從容感謝昨天,計畫今天;從容忘記昨天的恩怨,迎接今天的溫暖。
有好多次,開車經過夜晚與黎明的交界,藉著眼目、聽覺、嗅覺,感受城市與大地的甦醒,那種味道,真棒!想必早起隱身花間、樹下,有薄霧輕輕吹襲,鳥聲悄悄相伴,那就更不知人間疾苦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