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_4337  

  安身立命的地方,暫時不棲息。 

  正在使用的,暫停使用。 

  掛念的,短暫忘卻。 

  生活上每一件事,都可「離線」,離線不是斷線,不是藕斷絲連,而是去了又回,回了又去,徘迴復徘迴。 

  電腦、手機的離線,其實不是生離死別,算是給自己一個休假,幾分鐘、幾小時。 

  有些作家怕瑣事打亂思緒,寫重要作品時,刻意遠離塵囂,搬到偏遠的旅店,或離家甚遠的飯店。文學、藝術與油鹽醬醋,不能調味嗎?難以理解啊。至少是離線,離開了創作時最害怕的叨叨擾擾。

 

IMG_3994  

 (這片牆,忙線中)

 

  一位陸老師,哲、神學界重量級學者,上課第一天,都會說:「我的上課時間,完全屬於學生,天大的事,連校長都不能找我。」他上課不帶手機,還把隨身公事包,用力抖一抖,證明自己。校長不能干擾老師的上課,毛澤東不敢攻進北京大學;學術尊嚴,有嚴格的「飛航模式」設定,像陸老師對我們上課使用手機最起碼的要求——離線。

 

  自覺用臉書就很超過了,如果變成LINE一族,又上線成癮,甚麼事都不用做。牧師多半是7-11,會眾有如LINE裡的朋友,始終沒有停止對牧師的關心、求助、要求等等,好像傳道人是不用休息的機器。近年來,基督教界開始重視「安息」,說明白了,就是離線。到山邊水湄走走、咖啡廳坐坐,最好是沒有電信訊號的地方。離線,等同充電。

 

  先進國家規定企業主管,在下班後,不能用LINE交代員工,甚至使用LINE都不行。我們體會科技的樂,也要警惕科技的苦,「離線」不失為樂中有苦、苦中作樂的方式。

 

  當然離線是不容易的,LINE的「只讀不回」,讓多少小情侶魂牽夢縈、造成多少家長擔憂受怕,只讀不回,還不是離線,可見離線的「難」,難如在台灣沒吃過餿水油。

 

  離線,或許是一種智慧,該離則離,該上則上(不要誤會,是上線啦),常上短離,長離短上,要看自己的生活型態。

 

  離線,也是一種尊敬。做禮拜、望彌撒,手機響起,連天使也會抓狂。亂打電話,把別人的離線安息,當成自我的娛樂作息,好像不太尊重。

 

  只有一種情況,無法離線,就是親情。親情讓離線破功,破得理直氣壯。

 

  只有一種情況,無法上線,就是尊重。尊重讓上線破功,破得理所當然。

 

  尊重他(她)人作息與休息、得已與不得已、欣欣然與勉勉強強。

 

     有時離線,懷念上線時光、體悟斷線的痛苦。離線,很有意思哪。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離線
    全站熱搜

    傅鴻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