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1000388.JPG   

有人覺得夕陽無限好。有人感慨只是近黃昏。

 

曉前,最緊張。好的揭曉,莫大歡喜。壞的揭曉,煩惱不已。

 

還在母親肚子裡,父母就開始等著揭曉。在醫學尚未發達、無法在懷孕時得知生男、生女的年代,生產那一刻的揭曉,甚至會影響母親的命運。現在的生產揭曉,仍有一點緊張,父母與家屬會有點擔心嬰兒是否康健正常。

 

襁褓後,人類就開始面臨一連串的揭曉時刻,有些是甜蜜的揭曉;有些是痛苦的揭曉。拆禮物,是前者,甜蜜中等待的那一刻,已知美好,所差別的,只是禮物是否合乎所盼所望。痛苦的揭曉,有時讓人承受不住,例如非預期的落榜、學業成績的太大落差、明明相戀突然有一方提出分手等。

 

「準備」,扎扎實實的準備,不失為迎接美好揭曉的「辦法」之一。幾天前,讀到一篇文章,是一位女作家、中文教授,回憶她的求學生涯,寫她本來數學成績不好,在大學聯考前幾個月,計畫性的狠狠讀書,到大考前兩天,別人還在臨時抱佛腳、緊張焦急,她卻好整以暇,泰然自若,後來如願考上台大。

 

國中一位學姊,在300多位同學中,模擬考一直都拿第一,分數高出北一女錄取分數很多。鄉下學校,能有實力挑戰北區高中聯招的不多,學校老師鼓勵她「赴京趕考」。考試那天,她突然拉肚子,上廁所比作答時間多,結果可想而知。

 

「機會永遠都在,但留給有充分準備的人。」我贊同這句勵志的話,也承認若沒有準備,鐵定沒有機會。然而,有十足準備,並不代表揭曉那一刻,一定可以開香檳慶祝。

 

不揭而曉

  求職時,如果面試者告訴求職者:「我們與您談得很愉快,會請人事部通知您。」。假如面試者在「通知您」後面沒有加上「哪一天來上班」或X月X日來上班,大概就沒什麼希望了。

 

  在商場上談合作,你來我往半天,握手告別,對方如果說「我們對你們公司的提案很感興趣,我們會請相關部門再研究研究。」,通常是石沈大海。

 

  這類「不揭而曉」,不必抱持太大的希望。有如想離開對方了,卻還反覆說著:「我仍然很喜歡你。」那樣的沒有誠意。用語意含混的說詞,拒絕對方,是一種凌遲式的殘忍。

 

曉而豁達

  人生最可預知、也最明確的揭曉是「死亡」。在報章或電視上,看到「生前告別式」,覺得他們是今之莊子,死亡對他們而言,是一種自然與坦然。

 

  這次颱風,災區幸未禍亡,中壢市區年輕騎士趕上班,卻被砸下的大塊玻璃,奪走生命。這種完全沒有想到的揭曉,人生至慟,聞者鼻酸。

 

  揭曉後的態度,由個人的智慧決定。好的揭曉,不一定是好的處境;壞的揭曉,可能最後是好的結果。

 

一個重要研究機構原本擔任副院長的高級知識份子,一度被發佈為另一研究機構的首長,因將要履新的機構,規模較小,他在交接前夕,很突然的拒接,一廂情願想接原機構的首長高位,讓行政院很下不了台,後來位置終於等到,但所屬單位接連出事,至今位置還危危顫顫。

 

  每個人面對揭曉的週期都不同,幾小時、一天、一週或一個月。越忙的人,面臨揭曉的頻率越高、週期(有時是不規格的)越短,因而越需要謙卑的智慧。謙遜對上蒼、謙和對社會、謙虛對自己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傅鴻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