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P1000195.JPG  

    您看得懂用「台語文」寫的文章嗎?(攝自聯合報)

   

  昨天「四十」寫了「請不要窄化了我們的本土文化」,引起很多迴響,表示四十文章寫得好,更重大的意義則是,選舉政治已經一次又一次、或重或輕撕裂了族群,我們所用的正體中文,不要再被狹義到不能再狹義的所謂「民粹」消費。

 

  F認為,在台灣這塊土地生活的,都是台灣人。如果照民進黨少數激進人士,只有台灣人才是台灣人;或像成大副教授質疑的「本土作家不用台語文寫作」;那就犯了歷史與邏輯的大謬誤。

 

  祖先牌位上寫著「福建南靖」、福建和邑」(F有親祖父與繼祖父),按理說,祖先在幾代前就來台灣,F在台灣土生土長,算是又紅又專的台灣人。可我不這樣想,一位格友說得好,只有原住民才是正港台灣人,我們都是後來者。F的父親,親見228的殘酷,連鄉下地方都有10幾人一字躺橫的殘酷,所以他支持民進黨,我能理解,然而一旦祖先牌位改成「台灣南投」,我肯定會被他罵數典忘祖(有多少人會講這句成語的台語)。

 

  再來談文字。無論歷史如何定位秦始皇,他的「書同文、車同軌」理念,尤其是書同文,對文化的貢獻,澤及2,000多年子孫。他是不是暴君,兩岸都有學者研究,暫且不談。然而,如果不是秦始皇的書同文政策,也許中國在漢朝後,就會分裂成好幾個國家了,有點像現在的俄羅斯。如果不是書同文,中華文化不會那麼博大精深。容或各族語言或文字不同,但透過大家共同理解的文字,記載習俗、文化、歷史,各族最後方能融合。

 

  文字是保存文化最直接、也最重要的方式之一。正體中文何其優美,舉個最簡單的例子,「回眸一笑百媚生」,如何用「台灣文字」書寫?我們到KTV唱歌,每一個版本的台語歌詞,都不盡相同,「咱」、「阮」都是「我」的意思,只要看懂,誰會在乎。關鍵在於,用「台文」寫文章,實在太難了,連黃春明都無法做到,堅持用正體中文寫文章。黃春明是本土作家的大師,我們可以批評他的文章,絕不能論斷他用何種文字。誰規定,本土作家不能用正體中文寫文章?

P1000196.JPG  

在文壇地位崇高的作家,被罵無恥,只因用中文書寫,

成大應該開教師評議會吧?這不是學術自由!更不是言論自由

而是對作家最無情的霸凌。(攝自聯合報)

 

  其實,我對「本土作家」的名詞,不太能認同,生活在台灣的作家,或住在國外,用正體中文寫作的作家,都是中文作家。能用正體中文寫作的外國人,也都是中文作家。中文作家的意境,比之本土作家或台灣作家,更深邃。即使用的是簡體字,我也把他們定義成中文作家。

 

  藝術沒有國界,但文字有「族」界,如果原住民用原住民文寫作,客家人用客家文寫作,台灣人(狹義的)用台文寫作,那麼很多習俗、情感、歷史與記憶,就會限縮在「族群裡」,而終有一天不為生活在同一國度的大多數人所了解,甚至同一族群的年輕一輩,也莫名其妙。

 

  文字必須是共通的平台,才能一脈相傳,傳之久遠。台灣除少數政客外,都很重視族群融合(事實上早就無縫融合了)。我們看原住民的舞蹈、音樂,欣賞不已;聽深情的客家山歌,心罪神馳;聽抒情廣東歌,覺得好溫婉;可是看不懂原住民文、似懂非懂廣東文字,就會自然而然生疏它。

 

  各族群有其文字,是文化豐富多元的要素。但有一種共通的文字,是一種幸福。

 

  講印度話的印度作家,如果用英文寫作;講越南話的越南人,用法文寫作,我們能苛責嗎?藝術有很多流派,如果不為後世所喜,肯定不會流傳千萬年;假如一種文字不能記載共同的記憶,也會被時代淘汰,不勞台語文副教授費心!

 

  我不敢想像、也寫不出用「台文」寫作的一段PO文。一旦寫出來,大家也看不懂。這樣的文字有何意義?

 

  文章感動人,是因為我們懂得字裡行間的感情,字都不懂,怎樣進入字裡行間,又如何從字裡行間,與作者時空交會、心鳴應感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傅鴻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