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1000318.JPG

    蔡元培先生化作滿地花絮,護著中華民國最高學術殿堂。

     (100年3月5日,L攝於中研院)

       哲人日已遠,典型在夙昔。

 

    2005年9月29日,滿身傲骨的李敖,攜一束白百合,到香港「香港華人永遠墳場」,祭拜開創北京大學自由學風、第一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。能讓李敖大師佩服的人,少之又少,凡辭世者,遑論祭拜。

 

   今天是蔡先生的忌日。午後,F偕同L懷恭謹肅穆之情,到南港中研院,尋訪「蔡元培館」,不料,整建中。將於今年7月14日完工;1912年7月14日,蔡先生因不滿袁世凱專制統治,辭卸教育總長職,1913年赴德、法遊學,鑽研教育、哲學及美學。

 

   蔡元培與台灣幾乎沒有淵源(F不是學歷史的,如有訛誤,請指正),然而台灣、大陸、香港「兩岸三地」,蔡先生都備受推崇。維基百科提及,蔡先生為人寬厚、惻隱為懷,對中國社會與陋俗有透徹觀察。

 

   兩度遊學歐洲的蔡先生,1902年就擔任「中國教育會會長」。1912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(等同教育部長;中華民國第一任)。1917年,蔡先生的眾多朋友認為北大校方腐敗,如接任北大校長,恐有礙聲望。而國父鼓勵他:「歷代帝王和官僚氣息籠罩下的北京,當有革命思想的傳播。」 蔡先生於是毅然赴任。

 

   任北大校長約6年半的時間裡,蔡校長採取「囊括大典、網羅眾家、思想自由、兼容並包」的方針,延攬魯迅、陳獨秀、李大釗、辜鴻銘等巨擘授課,如大海納百川,包容激進、左傾,甚至保皇的思想,於是北大學風大開,自由奔放、兼容並蓄,成為全國最重要的學術研究中心。並由於他反對復古主義、提倡白話文、倡導科學與民主的新思潮,終使北大在新文化運動(五四運動)中,獨領風騷,輝光熠熠。

 

   蔡先生6歲進私塾,17歲考取秀才,1892年殿試(清光緒18年)中二甲進士,2年後,授翰林院編修;舊時代文人,對現代化與民主、自由,卻貢獻如此厥偉。

 

   作為薄淺的、讀過丁點書的我,寧願把參加過同盟會、疾聲呼籲抗日的蔡先生,尊為大教育家。他當過教育部長、北大校長、中研院院長,並在杭州西子湖畔創辦國立藝術院(即現在的中國美術學院);也在上海與友人創辦世界學校,從小培養留學人才。2007年9月,蔡校長的學生,於大陸廣東省陽東縣,成立大陸第一所「蔡元培學校」。

 

   中研院在蔡先生的生日,1月11日,為他舉辦紀念追思會;香港長眠之地,常有港人祭拜;在大陸也備極尊榮。

 

   F出生於陋野,就讀偏鄉國中、小,如果不是北上求學,現在也許還躬耕田野,雖壽命較長、生活平易,然或許不會快打中文、遨遊網路,更不覺世界之大,自己只是井底之蛙!

 

   教育是百年、千年基業;教育是立國之本、國命榮枯所繫。

 

   蔡元培先生,誠培養棟梁的大棟梁也。

 

   P1000277.JPG立國100年,那些感動、感傷、感人、感恩的感懷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今天,3月5日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蔡元培先生,第一位招收女學生的北京大學校長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傅鴻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