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1000702.JPG  

請給台灣兒女即時的溫暖與亮光。

 

   我們十分憐憫世界各地骨瘦如柴的孩子,卻忘了身邊的嗷嗷待哺。我們對世界各地伸出援手,卻忘了拉台灣自己的孩子一把。

 

    昨天一位朋友告訴我,國人漸漸淡忘了八八風災,其實八八重建區問題,才剛剛開始。有人遷了三次,現在還住在組合屋;風災毀了家園,有能力工作的災民,到外地賺錢養家,留下老弱婦孺,勉強、困頓、委屈求生。

 

   尤其是原住民部落,老人家的家園毀了,被迫搬離,因日夜懷想有山有水、風景秀麗的舊家園,而得了憂鬱症,把藥當飯吃;有些原住民同胞面臨「隔代教養」的難題;更多的是,生活困境。有一位老阿嬤,一天只吃中餐,只有米飯與青菜。

 

   4月14、15日,由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推動的「1919食物銀行」,發放今年第一次的食物包,包括白米、燕麥片、麵條、食用油、罐頭、醬油、毛巾、牙膏牙刷及洗衣粉,價值約1200元。共約發放1200戶。

 

 來自霧台鄉好茶村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吳榮標牧師,一載好物資,立即就回到由世界展望會興建的永久屋─禮納里部落。看到牧師帶著食物包來到,村民江武仁高興地說:「我的米今天剛好吃完,你們就送來了。」

 

 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說,雖然年初以來,台灣經濟成長率創下二十一年來新高,但貧富差距也愈拉愈大。加上物價不斷攀升,3月份核心物價已創13個月新高,使得每戶消費支出較去年同期增加846元。因此,為了關切生活在最底層的經濟弱勢家庭,基督教救助協會從今年四月起,正式推出「1919食物銀行」計畫!

 

 「八八重建區的問題,現在才真正浮現。」三和循理會杜達偉牧師表示。八八風災已逾一年八個月,在媒體不再聚焦,社服團體也逐漸撤出的同時,重建區的問題正一一顯露。雖然有許多災民已遷進永久屋,但對於災民而言,經濟問題反而更加嚴重。他表示,風災造成許多人失業,年輕人前往都市謀生,孩子留在部落,由年邁的父母照顧。過去在部落,老人家自已種菜種糧食,自給自足,彼此分享,不需要太多錢。但現在遷到平地,任何的食物都要花錢買,讓他們的生活更加困難。

 

 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急難救助部主任張謙方表示,「食物銀行」在歐美國家是一項行之有年的社會服務,但都是請需要者前去領取,包括新北市的「實物銀行」與一些社服團體的「食物銀行」,也都如此。但救助協會的「1919食物銀行」計畫,則是透過全台250個鄉鎮734個1919服務中心,數千名1919服務中心(教會)志工,親自送物資源到需要者手中。他希望,透過食物包的發放,可以減少弱勢家庭的日常開支,進而將有限金錢,運用在孩子教育、醫療等方面,以提升家庭生活品質。同時,在贈送物資之餘,也可以進行深入探訪與關懷。

 

最近,社福團體的捐款運用失當與否,不斷被提出與討論。社福團體是善心人士的聚落,由於義工的付出與奉獻,幫助世界各地許許多多的貧困家庭與孩童。我不便對大型社福團體的捐款運用,提出臧痞。但因此而壓縮許多中小型社福團體的募款空間,我絕不憂讒畏譏,要說幾段話,不認同的人,可以留言痛罵我。

 

 我寫過,小時候家徒四壁,蕃薯永遠比飯多。由於母愛,媽媽很少責罵我。有一天,可能是鄰村的人到我家乞討,希望給他一些食物,我只隱約記得有剩「飯與冷蕃薯稀飯,我天真問他「恁要粥還是飯?」媽媽回來後,極罕見痛責我:「怎麼可以這樣問,當然要拿飯給他。」長大後回想這件事,才知道媽媽在教我,乞食者也有尊嚴,施的人要把最好的給人,不必問,送就對了。

 

   八八災戶是弱勢,不是乞食者,救助協會的經費雖很有限,但他們透過教會志工親送食物,我很能體會救助協會暖暖的心意。在台灣的佛、道教環境擠壓,以及被大型社福團體無端波及,救助協會也會面臨募款困難。經過這麼多事件後,是不是我們也應該思考一位格友的作法:直接捐給真正雪中送炭的社福團體,或按照報上的報導,親自探訪、關懷與付出,有如救助協會。

 

   我也對大型社福團體標榜愛心無國界,存很大質疑,更願意與他們辯論。台灣的愛心確無國界,但捐款第一名的台灣,卻不在日本政客的公開感謝廣告中列名。

   如果再發生台灣漁船於釣魚台附近海域被驅趕或押走,日本政客依然會強調釣魚台是日本領土;被押走的漁船,船東也要繳天價贖金,這與綁架勒索何異?

 

   我們身邊窮孩子這麼多,照顧他們都心餘力絀了。「任自己孩子溺斃,先搶救別人孩子。」放眼天下,有幾人能做到,而台灣做到了,台灣人真偉大。Orz!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傅鴻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