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0620_猶豫圖一.jpg

有些選擇,關乎一輩子,如婚姻、生養兒女、求學、就業;有些關乎生活,如追求富貴或甘於清貧;有些甚至關乎生死,例如殺頭不過風吹帽(羅福星語),或苟延殘喘求生存。

其實,每天都面臨抉擇,吃哪一家早餐、漢堡或蛋餅、中式或西式;到哪一家買午晚餐、便當或自助餐、澎湃或簡單;三餐如果要自己煮,必須買哪些菜?除了「住」(短期)在旅行前才發生,其他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,都有煩人的選擇題。儘管,「我選」就是「我思」,而我思故我在(笛卡爾名言),但面對選擇,真的有許多難言的糾結。

更難以面對的,是別人替你選擇,而自己完全無能為力。以前的指腹為婚、或婚姻由父母作主,就是典型例子。現代社會也不能免俗,父母干涉兒女的升學、交友、就業,即使小至雞毛蒜皮,在「父母怎會害小孩」的傳統觀念裡,也都被合理化了。而回首過往,我,有時候也是其中一員。

無論是主動的選擇或「被選擇」,處在選擇的階段,都非常難熬、十分刻骨銘心。比如跳槽前,左思右想、瞻前顧後、妥協於養家活口或不顧一切只圖發揮理想,一直要到遞出辭呈那天,才關了「選擇」的開關,迎接下一段新的煩惱。

消費者保護法規定,郵購或現場購買,消費者都有七天的「猶豫期」,偏偏人生的某些選擇,並沒有猶豫期,一旦做了決定,就是「起手無回大丈夫」。一般人在一生中,不會有太多重大的選擇,然而至關緊要的選擇,卻無法推避「操之在我」的責任。

碰到關鍵的選擇題,有些人習慣獨自思索,有的聽取親朋善意的建議,最終還是要自己一錘定案。

面對選擇,猶豫與徬徨,最自然不過。連買餐點都會短暫的舉棋不定,何況人生中各式各樣、天天迸出的選擇題,猶豫一下、徬徨一下,又有何妨?如果猶豫與徬徨,能「選擇」到最妥適的方案或方向,猶豫一下、徬徨一下,又有何妨?

古之文人,遠遊、出門、進門會徬徨;避暑會徬徨、繞樹會徬徨;徬徨之處可真多:靠著欄杆、獨自行走、行文走字、勞費心神、鞍馬遠征,免不了徬徨;且日日夜夜(韋應物詩)、五步一徬徨、一里一徬徨(劉敞詩),更不用說耆耋涕彷徨(鄭穆詩)了。而「猶豫」,入詩詞的也不少,好比:「無限詞章,仍懷猶豫心腸」(元.馬鈺)。

如果詩詞描摹人生百樣的猶豫與徬徨,猶豫一下、徬徨一下,又有何妨?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猶豫 徬徨 選擇
    全站熱搜

    傅鴻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