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_5025_  

 

格友「幾何」在拙作:「在最粲然時,殞落」,留下了以下的跫音: 

  「看見桐花之美,讚嘆造物主之神奇,卻也有著生命殞落姿態之美。

   美是一種心靈主觀意識的感受,人一出生開始受著環境、父母、教育所給予的價值觀,構成了內在的邏輯思維的系統,我們往往在這內在的慣性思維裡做思考與選擇。

    如何跳脫這樣的慣性邏輯思維來思考與判斷,確實需要自我內在的省察和勇氣。

    生命的主觀性和旁觀者的角度來觀之,卻有著大異其趣的存在。

    該以何種姿態來告別?又該在何時告別?讓人想到生命的主觀意識與客觀因素。

    生命之美,又該以何種角度來思考呢?」 

 

    「幾何」令人思之再三的留言,至少涵蓋美學、哲學、神學的範圍,尤其是生死學,不是我這個淺腦袋可以回答的。因此,容我用幾個觀察,試著以管窺天。 

     四、五年前,經常被送急診,為了治療左手食指,幾乎有半年,需要到復健診所。有些中風的長者或車禍的傷者,由外籍看護或家人陪同復健,他們一舉手、一投足,都非常吃力。那段期間至今,我特別感受到  上帝的恩典,  上帝造人,而人體何等奇妙,妙不可言,也妙不可傷(受傷),一旦受傷,想回到當初的自己(flesh),需要漫長的時間、無窮的忍耐,甚至徒勞無功。我的左手食指最後一截,仍為半麻痺狀態,就是一例。 

    在復健診所那些同伴,至少他們的心志非常堅強,看著他們吃力的,把輕輕的杯子,從這端拿起,放到近近的(約只有30公分)杯架上,竟是如此艱難,甚至汗流滿面。正常、健康時的尋常小動作,如登蜀道,難於上青天。而他們甘於忍受痛苦、異樣眼光,最多發洩一下小脾氣。我聽見,或我看不見的,另外有很多患者或傷者,放棄了復健,於是身體迅速萎頓,……。 

    看見過的生命勇者,或看不見的放棄奮鬥,都有各自的選擇。 

    有些花,非常美,經不起風雨摧殘,像流蘇。

    有些花,也很美,但歷經風雨,越開越璀璨,像街邊公園的阿勃勒。

    有些花,中等之姿,然四季常開,如木槿(扶桑),如杜鵑,如路旁的野花。當然,木槿、杜鵑、野花,有的也美麗逼人。

    如果到便利超商,仔細觀察一下,服務態度一流的,通常是略顯肥胖、稍微矮小或長相有點抱歉的,男女皆然。他們以生命的謙卑,超越了生命的美中不足。套用哲學老師的話,反之,亦然。 

    「幾何」是L和我的共同格友,L要我寫輕鬆一點,不宜嚴肅。其實,我很喜歡開玩笑、有時開過頭,但碰到「幾何」的分享,其實耍冷不起來。4月底,L到美國,我一個人散步,目睹周遭景物,突然打油詩的詩興大發(冏):

 

    雨打流蘇已殘

    老街桐花初綻

    若問杜鵑何處

    溪邊兀自孤單 

 

    到了打包的年紀,一朵落花、一片枯葉、一條翻白的魚、一個被輾過的生物殘跡,都震顫。生命有許多不解、生活有諸多難處、生機有甚多枯黃。 

    因此,需要百年思索。

 

    

arrow
arrow

    傅鴻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